在季后赛的激烈角逐中,山东男篮的命运被重新书写。作为主帅,邱彪带领的队伍并未如预期般表现出强大的竞争力,而是被北控队以2比0的比分横扫出局,最终无奈地告别了八强的门槛。
在众多分析中,我更加关注了邱彪作为主帅的决策对球队的影响。这支在常规赛中排名第六的队伍,其季后赛的硬仗表现却显得杂乱无章。当对手的防守强度同样出色时,山东男篮在场上暴露出了明显的短板。进攻端缺乏稳定的投射能力,外援球员在关键时刻未能展现出出色的硬解能力,而攻守之间的衔接更是出现了诸多不应有的失误。
然而,这些问题的根源其实在于教练的决策和策略。邱彪在执教过程中所展现出的私利心,似乎更多地体现在了去山东化上。他开始实施大规模的去本土化策略,让许多山东籍的球员如贾诚、焦海龙、朱荣振、张辉等离队,甚至包括新晋球员陈玖璋。这样的决策让人不禁要问:难道离开的球员就真的不如留下的吗?
陶汉林作为上一场比赛的出色发挥者,为何在本场比赛中几乎被弃用?整个赛季,他似乎都被边缘化了。而陈培东这位前几个赛季表现还不错的球员,在邱彪的战术体系中又变成了什么样子?此外,在外援的选择上,邱彪也显得缺乏公信力。例如吉伦沃特与克里斯的对比,是否真的如他所选的那般呢?
回首过去,山东男篮上一次在季后赛中赢球还是在巩晓彬的时代。而今,邱彪率领着四大外援却无法进入八强,这无疑为山东男篮留下了不小的耻辱。他的用人策略过于教条化,看着山东男篮在季后赛中挣扎,确实是一种痛苦的体验。
但与此同时,也要看到巩晓彬在教练层面的表现似乎更为出色。至少在教练的对比中,巩晓彬赢得了这一回合。虽然山东男篮的未来仍充满变数,但希望新的教练团队能够吸取过去的教训,为球队带来新的活力和希望。
标签: 邱彪 贾诚 巩晓彬 陶汉林 山东男篮 新疆男篮 北京北控队